欢迎访问盘锦市文化旅游和广播电视局
|
当前位置: j9九游会老哥俱乐部-ag8九游会j9登录入口 >动态信息 >动态要闻

描绘绿色“支撑底色” 打造生态“盘锦样板”-j9九游会老哥俱乐部

“全国文明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国家园林城市”“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国家级生态旅游示范区”“国家循环经济试点市”“国家资源型城市转型试点市” “国家园林城市”“2017美丽山水城市”;大洼区获全国首批“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成为辽宁省唯一入选县区。

这是我市获得的一连串跟生态有关的荣誉称号。现在我市百姓拥有居有“绿色社区”,行有林荫大道,食有“有机食品”,学有“绿色学校”,病有“绿色医院”的现代化生态生活。

建市以来,我市依靠中国北方生态城市的资源优势,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紧紧抓住生态文明建设这个“牛鼻子”,围绕“生态立市、打造生态和谐盘锦”这条主线,大力实施生态城市建设,实现了生态文明建设与经济发展、社会进步、民生改善的良性互动,走出了一条可持续发展的生态之路,创造了生态文明建设“盘锦样板” 成为全国生态城市建设的引领者。

生态保护制度“保驾”

绿色发展理念“护航”

多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生态优先、环保领先、保护率先、生态守望、久久为功”施政理念引领下,我市以创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为契机,不断完善生态文明顶层设计和制度体系,编制《盘锦市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规划》,成为全省首座在法治化、规范化、制度化层面实施生态文明建设的城市。

加强宣传教育,环保意识深入人心。采取面向社会、贴近公众的方式,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纸、网络等宣传载体,开展了广触角、多渠道、全方位的生态文明建设宣传,组织了“环保大讲堂”“环保进社区、进学校、进党校”“生态文明示范市创建成就展”等宣教活动,围绕绿色生产、绿色交通、绿色建筑、节约型公共机构等主题,持久性地在全市范围内开展了节能宣传周和低碳日活动,使低碳节能环保意识深入人心。

开展系列生态文明创建活动,传播生态文明建设知识。举办各类生态文明创建培训班,邀请省内外专家学者授课,传播生态文明建设知识和理念;推进生态进乡村、进社区,建设城乡生态广场、生态文化墙,倡导生态文明新风,涌现出一批生态文明创建先进典型。目前,我市323个行政村除动迁村外已全部建成美丽村,是全省美丽乡村建设试点市。全市涌现出国家级生态乡镇4个、省级生态乡镇28个、省级生态村227个、环境优化发展“十佳村”两个、环境优化发展“先进村”1个。

严格监督考评“硬指标”,促进生态文明建设。我市下发了绿色发展指标体系、生态文明建设考核目标体系、污染防治攻坚战三年专项行动方案、打赢蓝天保卫战行动方案,以及关于推进资源环境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补齐生态环境短板的实施方案和土壤污染治理与修复规划等20多项制度,市委、市政府以此为依据对各级党委、政府生态文明建设任务完成情况进行考核,并将考核结果作为各级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综合素质评价、干部奖惩任免的重要依据。

目前,“抓环保就是抓发展,抓环保就是为了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已经成为全市各级领导干部的共识和自觉行动,“盘锦人”越来越能自觉地做到“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

坚守环境污染“高压线”

筑牢生态建设“保护屏”

建市以来,我市坚持建治并举,综合施策,多管齐下保护生态家园,生态保护与环境治理并进,努力打造天蓝地绿水清生态家园。让城乡居民看得见碧水、望得见绿荫、记得住美景。

严格管控生态红线。划定生态保护红线范围,建立生态保护红线管制制度,实施最严格的生态用地管理,确保实现生态用地性质不转换、生态功能不降低、空间面积不减少目标。

坚守湿地生态底线。保护好国家和省级生态保护区,建设全国重要湿地生态涵养区。累计投入各类治理资金7.62亿元,实施居民宜居、生态修复等30项重点工程,实现新增自然湿地2400公顷,湿地生态功能进一步恢复,湿地生态质量显著提升。实施退养还滩工程,恢复河口湿地环境,现已收回滩涂2.6万亩。实施辽(凌)河保护区退耕(林)还河生态封育工作,封育面积达5.62万亩。全市湿地内物种资源丰富,被称为“世界重要湿地”和“中国最美湿地”。

狠抓大气污染治理。我市坚决打赢蓝天保卫战,实施网格化监管,科学化精准化治霾;加大黄标车及老旧车辆、燃煤小锅炉淘汰力度,黄标车及老旧车辆淘汰率达100%、折除燃煤小锅炉417台;实施主城区高效供暖,集中供热普及率达100%;在全省率先开展农村清洁取暖工程,安装燃气壁挂炉近10万户;完成华润盘锦电厂、辽滨汇州热力公司等企业超低排放改造和54家石化企业挥发性有机物治理工作;开展餐饮油烟整治,安装油烟净化器1642台,实现餐饮业油烟净化器安装全覆盖;推进绿色交通,全市出租车、公交车全部“干净”上路;实施城市精细化管理,开展扬尘综合整治。2018年,环境空气质量达标天数达290天,优良天数比例达79.5%,pm2.5、pm10年均浓度同比分别改善10%和11.9%。

推进水污染治理。全面落实河长制,实施“一河一策”治理方案。印发《盘锦市河流断面水质污染补偿办法》,构建约束与激励并举的河流水质监管长效机制。推进工业园区和城镇生活污水治理工作,全市10个工业园区污水处理设施和5座城镇污水处理厂全部运营,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率达98.15%。完成螃蟹沟、六零河黑臭水体整治,建成生态景观公园,成为全省率先完成黑臭水体整治的地级市。探索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模式,建设了17座乡镇污水处理厂、511个氧化塘,在全省率先开展农村小型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在119个村建设小型污水处理设施,为全省农村生活污水处理提供了模式借鉴和经验参考。

精细与精致“相融共生”

环境管理成“知名品牌”

目前,我市生态环境管理已经进入精细化和精致化的新阶段,正迈走向城区园林管理园艺化和城乡环境管理市场化、专业化的新高度。

城区园林管理园艺化。严格秉持园林园艺化标准,高起点设计、高标准施工、高质量管理,融合园林绿化各种要素,因地制宜、分类施策,城市绿化达到300米见绿、500米见园的标准,人均公园绿地面积14.7平方米,绿地率从建市初期的2.92%提升到38.3%,翻了12倍之多,特别是在城市黄金地段采取拆迁建园,为市民提供更多休憩、娱乐的活动空间。实施拆违建绿、见缝插绿、拆墙透绿、绿地认建认养认管等措施,提升城市街路、公园、单位、居住区绿化水平。目前,我市已被建设成为一座美丽的北国“江南名城”,城市魅力日益凸显。

推进垃圾分类处理工程,构建城乡一体化大环卫体系。从2015年7月起,我市实施了城乡环卫一体化工作,同具有先进经验技术的北京环卫集团合作,在农村率先启动“户集、村收、环卫服务公司统一转运处理”的垃圾处理模式。建立了从道路清扫保洁、垃圾收集、清运、转运到后端处置的全产业链,形成了以政府为主导、企业参与的城乡环卫服务新格,推进垃圾分类处理工程,建设农村垃圾收集池605个,垃圾收集箱4177个,垃圾中转站9个,取缔院外猪圈1.2万座,彻底取缔户外简易厕所4.9万座,农村生活垃圾分类收运体系已初步建立,率先在全省实现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和资源化利用。

生态文明“当先锋”

绿色经济“打头阵”

多年来,我市认真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努力把生态资本变为富民资本,把生态资源变为产业资源,把生态优势变为发展优势,着力体现绿色发展理念,用生态文明底色支撑全市建设与发展,努力形成绿色生产生活方式,奋力推动绿色经济发展。

依托良好农业基础,促进农业向生态化、循环化、高效化发展。做精生态农业,发展生态农业、循环农业、高效农业,建立稻田优质河蟹养殖示范区31个,全市有机、绿色和无公害农产品认证面积155.9万亩,推广稻蟹模式45万亩,“一水三养、一季四用、一地四收”模式5.5万亩。盘锦大米获得“国家地理标志产品”“盘锦大米注册证明商标”“中国驰名商标”等殊荣。大洼西安生态养殖场采用的“四步净化、五步利用”生态养殖模式响誉世界,被联合国环境规划署授予全球“500佳”称号。

围绕经济转型需要,助推工业向绿色化、低碳化、集约化发展。做强绿色工业,稳步推进循环经济和资源综合利用,辽东湾新区被列入国家循环化改造重点支持园区;引进世界500强企业益海嘉里集团,投资18亿元建设了“大米加工”、“ 稻米油加工”、“稻壳发电”、“稻壳灰深加工”的水稻循环经济产业链,经济效益、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显著;发展芦苇板材生产、苇编等产业,实现了就地取材、转化增值、集约创收。

立足资源环境优势,助力放旅游业向全域化、特色化发展。推动红海滩国家风景廊道创建国家5a级景区,成功举办红海滩国际马拉松赛,被中国田协评为“自然生态特色赛事”。打造大洼温泉城、红海滩国御温泉小镇等温泉旅游项目。实施“百村万床”民宿工程,发展国家级旅游示范村1个,国家级旅游景观名镇1个,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4个,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点1个,省级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点6家,省级特色旅游乡镇和旅游专业村30个,全域旅游形成规模。

 


上一篇: 市少儿图书馆“以书为媒、以爱为题”献礼新中国成立70周年
下一篇: 辽宁美术作品展昨日在我市开展400件作品高品质接地气引人驻足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