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现小时候的记忆,家门口唱大戏
“这是专属于小时候的记忆,搬着小板凳,坐在村头,等着搭戏台子,跟着台上的演员们一起哼唱。”大洼区荣滨街道荣滨社区居民刘荣笑着说,小时候听赵俊芝老师的戏得去大洼城区,如今在家门口就能听到,甭提多高兴了!
丰富多彩的文化惠民演出活动既是经济社会不断发展的结果,又是反映百姓生活质量状况的一面镜子。今年,我市将“开展文化惠民演出活动”纳入重点民生实事之一。
年初以来,市文化旅游和广播电视局在严抓疫情防控的同时,指导各县区文化部门及相关单位坚持送文化下乡惠民演出场次不减、质量不降。截至11月24日,全市累计完成演出236场。其中,市文化馆44场、市艺术团58场、大洼区40场、双台子区37场、兴隆台区31场、盘山县26场。
“你点我演” 配送 丰富文化生活
“有时在室内演出,有时把舞台搭在文化广场,不管采取哪种形式开展文化惠民演出活动,宗旨都是服务好百姓,丰富百姓精神生活。”市艺术团团长丁岩说,艺术团每到一个地方演出前,都会派人到当地调查研究,然后结合当地风俗习惯,提前设计相应节目。
让群众乐享文化盛宴,无疑将丰富群众的文化生活,有效提升群众的精神生活品质。“让人民群众有更多获得感”之所以引发社会广泛共鸣,是因为“获得感”更加贴近民生、体贴民意。增进民生福祉,既有物质方面看得见摸得着的“获得感”,也包括精神层面的“获得感”,让群众享有更多文化发展成果,让每个人都有精神追求。
“采用‘你点我演’菜单式的预约方式,深挖地域特色文化载体,将戏曲、综艺、杂技、滑稽戏等文化服务项目配送到群众的心坎上。”市文旅广电局相关领导介绍,把文化惠民演出作为保障群众基本文化权益、推动新时代乡村全面振兴的一项重要举措,不断提升演出服务质量,把惠民演出真正办成受群众欢迎、符合群众需求的实事和好事。
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各级文化部门及相关单位暂停了所有室内、室外集聚性文化活动。疫情相对缓解后,市文旅广电局调整文化惠民活动形式,以文化培训、艺术讲座、展览展示等非高密度集聚性文化活动为主开展配送。直至允许公共娱乐休闲场所开放才启动并有序开展文化惠民演出活动。
文化改善民生 群众非常满意
“村里的大喇叭一喊我就过来了。我最爱听流行歌曲了,今天能与歌手联唱,非常激动。”双台子区统一镇统一村村民刘慧说,演出之前村里向村民征求喜欢的节目,她就写下了小小心愿,没想到愿望真的实现了。她还说党的政策好,让老百姓既富了“口袋”又富了“脑袋”。
音乐快板、戏曲、魔术、脱口秀、歌曲、舞蹈等精彩节目为公共文化服务建设注入了新的活力,成为群众基本文化权益、改善文化民生的保障。我市送文化下乡活动是在国家三下乡活动和加快建设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下开展起来的,随着加快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落实乡村振兴战略加快推进基层文化建设等工作实施意见的落地,活动内容不断丰富、形式逐渐多样、质量不断提高。
同时,我市坚持共建共享、全面协调,不断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效能和综合效益,推进基层公共文化设施建设,以市、县区、乡镇(街道)、村(社区)四级公共文化服务网络,实现镇街文化站、村和社区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文化广场全覆盖;全市基层文化广场平均达800平方米以上,地面全部硬覆盖,为开展文化惠民活动提供了良好条件。
在获批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后,我市加快形成城乡文化发展一体化格局,丰富内容、创新形式、提升品质,引导文化队伍广泛开展主题活动,增设高雅文化进社区,戏曲进乡村,非遗进校园,演出进景区等,科学发展推进了文旅融合发展,让群众真正体会到幸福感和获得感。
为把民生实事项目办好、办实,我市依托市、区、镇、村四级文化阵地扎实有效开展活动,满足多层次群众文化需求,实现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标准化。市文旅广电局还制作了《2020年市政府民生实事项目反馈表》,及时收集群众对文化配送的意见和建议。从反馈情况看,文化惠民演出活动符合群众口味、健康向上、质量上乘,得到了普遍赞赏,满意度在95%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