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座有影响力的文化地标——盘山县沙岭镇文化宫
坐落在三河村的盘山县沙岭镇综合文化活动中心(原盘山县沙岭镇文化宫),建筑风格是开放、生态、亲民的,既体现出时代文化建设的特征和魅力,又为城市提供了良好的空间环境和建筑新景观。近日,记者走进文化活动中心,远远就听见欢快的乐曲声,原来是沙岭镇广场舞队的几位阿姨正在一楼门前开心地舞着。
“为一个比赛做准备,在这儿练凉快。”她们选择在文化活动中心一楼门前的平台上练习,是因为上方有遮挡,太阳晒不着。“你眼前的这栋建筑,整体结构没有改变,但外墙和内部都改造过。”沙岭镇综合文化站站长阚文臣一边带记者到楼内参观,一边介绍。
文化活动中心是承载文化展现和文艺表现的平台,更是一个城市文化阵地的标配。正在3楼图书室练习书法的已经退休的第5任沙岭镇综合文化站站长丁春付笑着说:“咱沙岭也有自己的文化中心,它就是现在的沙岭镇综合文化活动中心,过去叫沙岭镇文化宫。”
原盘山县沙岭镇文化宫一度成为沙岭的标志性建筑之一,也是当时的主要文化地标。
丁春付今年65岁,在他记忆中,沙岭镇文化宫约建成于1983年10月份,为3层砖混结构,是当时镇里最高的建筑。“今天来看,其存在的意义在于它的功能性。”
丁春付回忆说,在那个年代,建文化宫可以说是投巨资了,在全省也是非常少见的。从建成投用开始,沙岭镇文化宫就成为服务全市人民的重要文化场所。
他说,那时的文化宫很红火,戏剧演出、商演活动、电影几乎不间断,曾经有一段时间,人们进文化宫参观都要排队,极大地丰富了辽西南地区的群众文化生活,对当时的群众文化生活产生了重大影响。
“建文化宫时,沙岭镇属营口市管辖,被誉为辽西南地区农村方圆百里的经济文化中心。”丁春付说,那时沙岭镇有个全国十大集贸市场之一的农村集贸市场,人特别多,这也加速了地域文化发展,该文化宫一度成为沙岭的标志性建筑之一,也是当时的主要文化地标。
说到文化阵地,丁春付说创办于1992年6月2日的《沙舟文学》是文化宫发展史上浓墨重彩的一笔,每季度一期,一期共76页,给喜爱写作的人提供了一个好平台,已然成为沙岭文化的品牌。后来,随着我市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城区的不断扩大,沙岭镇文化宫开始全方位落后于现代建筑群,曾经红火的景象也归于平静。
“2016年,我市创建国家第三批公共文化示范区,维修、改造了文化宫。”丁春付说,由此沙岭镇文化宫改名为沙岭镇综合文化活动中心。中心有茶艺室、图书室、体育健身室……都对外开放,老百姓想来随时都可以。
从文化宫到综合文化活动中心,在一代代工作人员的努力下,这里获得了辽宁省“七个一百”基层文化创建群众文化基地(文学)、辽宁省民间艺术之乡文学创作基地、辽宁省群众体育先进单位、盘锦市首届广场健身舞大赛优秀表演二等奖等几十项荣誉。
丁春付说,沙岭镇影剧院作为文化宫的一部分,让他记忆深刻。过去的影剧院,有960个铁椅座位,因为容纳人数多,很多名家也愿意来此演出,大约在1984—1985年时,著名评剧演员花淑兰就来这里表演过。
文/记者 陈春梅 李博 图/记者 邵思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