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锦市“十三五”旅游产业发展规划
一、“十二五”发展回顾
(一)“十二五”期间旅游产业现状
1、旅游产业规模持续扩大
拥有较为完善的基础设施、特色鲜明的旅游产品和前景广阔的客源市场,呈现出持续快速发展的强劲势头。目前,全市有a级旅游景区13个,其中:4a级旅游景区2个,3a级旅游景区10个,2a级旅游景区1个。有星级旅游饭店12家,其中:四星级旅游饭店6家,三星级旅游饭店4家,二星级旅游饭店2家。国际品牌酒店3家,有旅行社65家,接待床位3.4万张,在建重点项目27个。
2、旅游产业格局初步形成
全市旅游产业初步形成了以红海滩为核心和引领,以其他景区为支撑、全域参与联动的旅游产业发展格局。
3、旅游产业贡献不断凸显
旅游业与新型农业、交通运输、商贸服务、文化体育等产业相互促进、联动发展,成为带动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新的增长点。
(二)“十二五”期间存在的问题
1、旅游产品体系不均衡
(1)产品开发不均衡。以“红滩滩 ”为主题的湿地休闲游热度呈上升态势,而田园休闲游、民俗风情游等其它旅游产品尚处在起步阶段。
(2)淡旺季节不均衡。半年火爆半年闲,夏秋热冬春冷。冰雪嘉年华、冬捕垂钓等活动因规模小、知名度不高,吸引的域外游客不多,基本为本市居民。
(3)市场需求不均衡。呈现出南热北冷、西热东冷现象。以向海大道为界,西线旅游热度高于东线,以兴隆台区为界,南线旅游热度高于北线。
2、旅游产业链条短
各景区(点)联系不紧密,游览线路短,使“一日游”多、“过夜游”少;观光游多、度假游少。加之住宿、餐饮、娱乐、购物等环节与旅游市场需求脱节,使游客在盘锦驻留时间短,旅游产业拉动作用尚待提升。
3、文化旅游资源挖掘不够
旅游产品设计缺乏文化内涵和城市底蕴。一些历史文化资源分散在各类“史志”中,民俗文化资源“散落”在民间,已开发的旅游产品缺乏“地域文化”厚度,发掘深度不够。
4、配套服务亟待提升
(1)旅游交通体系建设尚需加强,公交网络无法实现对主要景区的覆盖。
(2)旅游服务中心建设存在空白,缺少全域性的旅游服务中心。
(3)旅游住宿设施不能满足市场需求,低价位住宿设施欠缺,无法满足地接市场的要求。
(4)旅游商品开发营销滞后,缺乏专业的旅游产品研制企业、规模化的旅游商品专业市场,难以满足游客需求。
5、机制体制尚需完善
县区级旅游管理机构设置不合理,专业管理人员严重匮乏,很难承担与其对应的管理职能。
二、“十三五”发展目标
(一)“十三五”旅游发展形势与环境
旅游业对盘锦市经济社会转型发展具有重要战略意义,尤其是经济新常态下,旅游业是稳增长的重要引擎、是调结构的重要突破口、是惠民生的重要抓手、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支撑,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重要战略地位更加凸显。
1、经济结构转型需要以旅游产业为新增长点
盘锦市作为一个资源型城市,在未来的发展中必须转变经济格局,优化产业结构,切实提升第三产业规模,经济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盘锦市旅游资源丰富,生态基底良好,区域优势突出,具备了旅游产业全域开发的优越基础,在“十三五”乃至未来的发展中,旅游产业完全具备了成为经济转型发展新增长点的潜力。
2、建成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需要以旅游产业为支柱
盘锦市全面建成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目标是市委、市政府立足盘锦市实际审时度势提出的判断和任务。旅游业在增强国民幸福感、提升国民健康水平、促进社会和谐、促进脱贫致富等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是实现共同小康,建设小康社会的支柱产业。通过全面推进旅游产业发展有助于盘锦市建成更高水平小康社会目标的顺利实现。
3、破解财政收入下滑需要以旅游产业为突破口
由于整个全国及东北地区面临着经济下行的巨大压力,盘锦市财政收入增长势头下滑明显,影响了投资驱动经济发展,全市经济社会发展面临巨大挑战。旅游业消费潜力大、消费层次多、持续能力强,外来人口在盘消费对财政的贡献不断提升,旅游业已经成为重要的财政和税收来源,有助于盘锦转向外向型的经济模式,成为盘锦市财政收入新的增长点。
4、提升区域竞争力需要以旅游产业为支撑
新常态、新时期盘锦市面临着区域竞争的新挑战,如何在东北地区和环渤海湾地区的竞争格局中脱颖而出,抢占发展制高点,必须依靠区域综合竞争力的提升。“十三五”期间,盘锦市要充分把握旅游产业的优势,大力推进产业联动,发挥旅游业在优化区域布局、统筹城乡发展、促进新型城镇化等方面的作用,形成区位、产业、资源等多位一体的综合优势,在新一轮东北振兴中率先突破。
(二)“十三五”旅游发展思路
紧密结合盘锦市向海发展和转型发展的战略目标,充分立足盘锦市地域特色、文化传承和旅游资源,坚持生态旅游为基础,以“红海滩 ”为核心,以辽河口文化为内涵,以国际化的视野,坚持全域旅游,着力调整旅游产业布局和空间布局,促进各县区及旅游板块分工协作,提高全域旅游一体化水平,通过旅游产业链延伸和城旅联动,塑造中国国际特色旅游目的地品牌。
“十三五”期间实施落实“1234”旅游发展战略,即“一个目标,两个基础,三个重点,四个支撑”。一个目标是盘锦实现中国国际特色旅游目的地的发展目标;两个基础是以“红海滩 ”、辽河口文化为基础,全市一盘棋整合红海滩及湿地资源;三个重点是打造三条重点旅游精品线路“海上游、空中游、自驾游”;四个支撑是加快实施四大服务配套措施,即完善旅游基础设施、强化旅游市场营销、健全全域智慧旅游与促进投融资机制创新。将旅游产业打造成“十三五”期间乃至未来一个时期内盘锦市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增长极和国民经济支柱产业。
(三)“十三五”旅游发展目标
1、总体目标
“十三五”时期,通过加大重点项目投入、推进体制机制创新、持续提升产业品质,推动盘锦市旅游产业经济规模不断壮大、旅游产品体系更加健全、旅游基础设施不断优化、旅游服务不断改善、旅游交通更加便捷,红海滩成为世界级旅游品牌,将盘锦建设成为旅游强市和中国国际特色旅游目的地。
2、具体目标
通过“十三五”期间的旅游产业发展,力争5年内达到:
(1)游客接待量
2020年实现年接待300万人,增幅13%,达到日均接待游客1万人的目标。其中,20%为团队游,即60万人。
(2)来盘人均消费
游客人均消费由2015年的500元提升到2020年的1000元,使旅游总收入达到每年30亿元。
(3)从业人数
全市直接旅游从业人员由2015年3万人,发展到2020年的4.5万人。间接从业人员由2015年10万人,发展到2020年的17.6万人。
三、重点任务
(一)推进重点项目建设
“十三五”期间在现有基础上,强调项目开发的连续性和延伸性,做精做细,做大做强,突出抓好二界沟渔村、田庄台古镇、荣兴朝鲜族风情小镇和含章湖、金帛海岸以及辽河、大辽河“水上游”开发等重点项目,打造旅游产业发展格局的节点,形成重点项目引领、旅游线路串联、旅游板块联动的“点-线-面”网络化旅游产业发展格局。
十三五期间重点旅游项目列表
旅游板块 | 所在区域 | 重点旅游项目 | 项目特色 |
红海滩板块 | 红海滩湿地旅游区 | 红海滩国家风景廊道 | 湿地观光 |
“醉美湿地”景区 | 湿地观光 | ||
知青总部 | 特色餐饮 | ||
红海·莲泉湾 | 乡村体验 | ||
农耕文化景区 | 田园观光 | ||
辽河口红海滩旅游区 | 滨海路红海滩景观带 | 湿地观光 | |
“辽河口的渔”主题雕塑 | 文化体验 | ||
石油科普主题公园 | 工业观光 | ||
塘铺博物馆 | 文化体验 | ||
苇海湿地景区 | 湿地观光 | ||
三道沟国家渔港 | 海上观光 | ||
辽东湾板块 | 二界沟旅游度假区 | 二界沟特色渔村 | 综合服务 |
国家级中心观光渔港 | 游船观光 | ||
海上主题乐园 | 滨海休闲 | ||
红滩古镇公园 | 滨海休闲 | ||
荣兴朝鲜族风情小镇 | 民俗风情旅游综合体 | 文化体验 | |
金帛海岸休闲度假区 | 金帛海滩 | 滨海休闲 | |
水上主题乐园 | 滨海休闲 | ||
大辽河水上游开发项目 | 休闲度假 | ||
含章湖 | 休闲度假 | ||
田庄台古镇旅游区 | 八大庙 | 民俗文化 | |
官码头 | 文化体验 | ||
特色风情街 | 文化体验 | ||
地方小吃街 | 特色餐饮 | ||
大洼板块 | 温泉旅游度假区 | 天沐温泉 | 温泉度假 |
沁温泉 | 温泉度假 | ||
清河湾 | 休闲度假 | ||
宝源温泉 | 温泉度假 | ||
紫澜门温泉城 | 温泉度假 | ||
疙瘩楼乡村度假区 | 七彩庄园 | 乡村休闲 | |
疙瘩楼湿地旅游区 | 湿地休闲 | ||
北窑村葡萄采摘基地 | 乡村采摘 | ||
张氏祖居地 | 文化体验 | ||
大辽河乡村旅游区 | 辽河绿水湾 | 湿地观光 | |
上口子民俗村 | 乡村体验 | ||
金球1948生态农场 | 生态休闲 | ||
盘锦旅游特色购物区 | 黄金珠宝城 | 旅游购物 | |
小食品城 | 旅游购物 | ||
义乌小商品城 | 旅游购物 | ||
士林不夜城 | 餐饮购物 | ||
蓝天城体验中心 | 主题乐园 | ||
万达广场 | 旅游购物 | ||
中央商务区板块 | 辽河口文化旅游区 | 辽河美术馆 | 文化交流 |
广厦艺术街 | 文化交流 | ||
创意梦工厂 | 文化体验 | ||
锦联经典汇 | 温泉休闲 | ||
石油主题公园 | 文化体验 | ||
鼎翔生态旅游区 | 太平河观光带 | 湿地观光 | |
鹭鸟园 | 生态观光 | ||
苇海蟹滩 | 生态观光 | ||
新兴腰岗子乡村旅游区 | 乡村休闲 | ||
辽河城市休闲旅游区 | 辽河“水上游”项目 | 度假休闲 | |
水榭春城旅游综合体 | 特色餐饮 | ||
湿地公园 | 湿地休闲 | ||
十里花溪主题公园 | 湿地观光 | ||
辽河碑林 | 文化体验 | ||
盘山板块 | 绕阳河旅游度假区 | 绕阳湾景区 | 湿地观光 |
辽河农耕文化博物馆群 | 文化体验 | ||
“种石源”文化主题公园 | 文化体验 | ||
二创朝鲜族民俗村 | 民俗文化 | ||
甜水镇中国河蟹第一市 | 特产购物 | ||
得胜(高升)农业休闲旅游区 | 鑫安源度假村 | 湿地观光 | |
森林公园 | 乡村休闲 | ||
得胜(高升)农家采摘基地 | 乡村休闲 |
(二)打造“红海滩 ”旅游产品体系
推进全域旅游线路整合提升,补齐短板,强化住宿、餐饮、购物等设施建设,实现主题化、特色化、多样化,切实满足游客的多元化休闲度假需求,重点打造“海上游”、“空中游”、“自驾游”三大精品线路,拓展四季主题旅游等特色产品。
1、推进“盘锦深度游”旅游产品建设
(1)打造“海陆空”三条精品旅游线路
①海上游。在辽东湾金帛滩、红海滩廊道和辽河口旅游区建设游船专用码头,结合游艇旅游新业态,打造红海滩廊道--蛤蜊岗--金帛滩—辽河口的环渤海湾“海上游”第一品牌。
②空中游。打造低空旅游产业基地,加大低空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引进滑翔伞、动力伞、直升机、热气球等低空旅游项目,开辟辽东湾--红海滩--辽河口的低空游览航线。红海滩国家风景廊道直升机观光项目、西湖风景度假区热气球观光项目为“空中游”拉开发展序幕。
③自驾游:应对“自驾游”成为客源市场绝对主力这一变化,充分发挥我市交通环境优异、主要景区通达性好的优势,强化旅游交通引导、信息资讯发布、汽修后勤保障等等城市配套服务功能,全力开拓“自驾游”市场,将盘锦打造成为东北地区“自驾游”首选目的地。
(2)开展四季主题旅游活动
①春季:湿地观鸟主题
时间跨度:三月----五月
特色产品:
●插秧节。结合认养农业、休闲农业,将稻田认养与乡村旅游相融合,采取“耕种 管理 收获”全程服务的方式,让游客参与到春耕活动中来,将传统农事活动打造为旅游节庆活动。
●湿地观鸟月活动,将盘锦打造成为省内的观鸟胜地。
此外,开展“踏青赏花节”活动、风筝文化节、“二月二”开海节、田庄台庙会等活动。
②夏季:绿苇红滩主题
时间跨度:五月----十月
特色产品:
●国际帆船赛。依托红海滩廊道,开展水上运动,建设国家帆船运动基地。
●全国垂钓赛。完善基础设施,将卧龙湖、绿水湾、绕阳湾等打造成为标准化的垂钓基地。
●辽河赛艇(皮划艇)赛。充分利用辽河城区段,在“水榭春城—湿地公园”开辟标准赛艇赛道,进行名校邀请赛或城市对抗赛。
此外,开展热气球嘉年华活动,开辟低空游览基地,开展动力伞竞速、直升机观光、热气球巡航等活动。
③秋季:稻香蟹肥主题
时间跨度:九月----十二月
特色产品:
●红海滩国际马拉松。继续举办“红马”赛事,使盘锦成为马拉松世界纪录的诞生地,打造成为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品牌赛事。
●河蟹节。全力放大“盘锦河蟹”的品牌影响力,通过捕蟹、烹蟹、品蟹等系列活动,打造以蟹文化为主题的旅游产品。
●辽河湿地穿越赛。利用芦苇荡、大湿地等天然资源,拓展户外探险活动,打造户外运动基地。
此外,开展中秋赏月节、“辽河口渔家菜”美食节活动。
④冬季:冰钓渔猎主题
时间跨度:十二月----三月
特色产品:
●稻草艺术节。充分利用盘锦特色资源,利用稻田、稻草、稻捆,通过空间创意、造型设计、模块组合等形式,在疙瘩楼景区建设“稻田画”、稻草艺术乐园、稻草动物园、稻田冰道等,打造稻草文化艺术区。
●万人冰钓大赛。通过“冰钓”这种全新的垂钓方式,全力打造盘锦“冬季冰钓”旅游品牌,将盘锦打造成“冰钓胜地”。
●汽车越野赛。充分利用冬季的辽河入海口独特的地理地貌特征和冰排冰凌景观,开展汽车越野拉力赛,形成固定的冬季赛事活动。
此外,继续举办绕阳湾冬捕渔猎文化节、疙瘩楼冰雪嘉年华、卧龙湖冬捕节、西湖元宵节灯会、水榭春城冰雪嘉年华等活动,以冰雪渔猎主题活动撬动冬季旅游市场。
2、推进“辽河口文化”旅游产品建设
深入挖掘地域特色,持续传承历史文脉,推动旅游产业与“辽河口文化”深度融合,建设反映辽河口文化特色的博物馆、展览馆、“创客”基地等,打造文化旅游产品体系。
十三五期间文化旅游项目列表
文化载体 | 文化特点 | 重点项目 |
博物馆 | 陈列辽河口文化在盘锦地区的历史脉络、发展进程和具体表象,提炼辽河口文化精粹。 | 盘锦湿地博物馆 |
渔雁文化博物馆 | ||
锚博物馆 | ||
古法排船博物馆 | ||
农垦荣兴纪念馆 | ||
女儿沟辽河口文化走廊 | ||
塘铺博物馆 | ||
石油文化博览园 | ||
渔猎文化博物馆 | ||
甲午陆战博物馆 | ||
河蟹博物馆 | ||
大米博物馆 | ||
蒲笋博物馆 | ||
展览馆 | 展示馆盘锦地域文化,科技创意、发展理念、城市精神的展示平台,是举办大型文化交流活动的场所。 | 辽河美术馆 |
盘锦规划馆 | ||
盘锦科技馆 | ||
盘锦大剧院 | ||
青少年活动中心 | ||
盘锦市图书馆
| ||
“创客”基地 | 打造文化创意原发基地,引入流行元素,推动各类文化衍生品转型为旅游产品。 | 广厦艺术街 |
创意梦工厂 | ||
盘锦文化创意馆 | ||
文化景区 | 以文化主题为核心表现形式,贯穿始终,基础设施、服务功能满足游客对文化产品的需要。 | 江南风情园 |
辽河碑林 | ||
甲午陆战遗址群 | ||
关帝庙 | ||
崇兴寺 |
3、推进乡村旅游产品建设
(1)发展养老产业
“宜居乡村”最大的特点是“宜居”,优美的居住环境是发展乡村养老产业的前提和基础。大堡子村、石庙子村等村屯建设改造成果可以在全市推广借鉴。利用现有闲置农村空房或集中建设与整体乡村环境相协调的养老设施,发展季节性、候鸟式的养老产业,打造一批养老产业基地。
(2)发展周末产业
推广实施“绿化、果化、花化、美化”工程、房前屋后“微田园”工程和民居生态改造提升工程,发展集观光、采摘、垂钓为一体的周末度假型乡村旅游产品,建设城市“后花园”。
(3)发展餐饮产业
挖掘和推广“辽河口渔家菜”,依托“辽河口渔家菜”食材供应基地,推动每个特色村屯挖掘各自的招牌菜,打造“一村一菜品、一村一风味”的乡村特色餐饮文化。
(4)发展民宿产业
结合全面开展认养农业,积极引进“民宿”度假、“民宿”体验式项目,为不同的消费群体提供不同的旅游体验。规范、评定省级农家乐、渔家乐,通过公司化运营,建设一批旅游度假村,缓解我市旅游旺季住宿接待压力。
(5)发展演艺产业
送演出下乡,送文化下乡,提升“宜居乡村”的文化内涵。鼓励发展民间演出队伍,打造定时、定点的民间传统演出项目。让到二创看朝鲜族歌舞、到大荒看皮影戏、到上口子看高跷、到田庄台看舞龙、到二界沟看二人转成为文化休闲的时尚。
(6)发展宗教产业
充分发挥民俗宗教文化资源,结合风土人情,引导民间庙会向“群众自发、政府参与、市场主导、社会监督”的方向发展,扩大田庄台庙会的影响力。推进二界沟渔村红滩古镇文化主题公园建设,打造民间文化类主题旅游区。挖掘散落在乡村的大量祖训家训、民间故事、手工制作、传统习俗等民间文化,确保文化遗产传承不断档、“乡愁”记忆不消散。
4、推进温泉旅游产品建设
全力推动温泉从单纯的洗浴向桑拿、按摩、spa、药浴、健身等相结合的“休闲 康复 疗养”产业转变。以紫澜门温泉、天沐温泉、恒隆温泉、宝源温泉等为核心,发挥后发优势,打造盘锦湿地温泉的品牌,依托大洼镇、田家镇两个省级温泉小镇,把大洼县打造成为国家级温泉休闲度假区。
5、推进体育旅游产品建设
(1)打造国际品牌赛事
持续举办“红马”赛事,使盘锦成为马拉松世界纪录的诞生地,打造成为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品牌赛事。积极引进水上运动项目,提升城市形象,积极引客入盘。
(2)打造“四季游钓之城”
充分发挥垂钓资源优势,完善中小型钓场的基础设施,利用卧龙湖、绿水湾等垂钓基地,举办固定的国家级品牌垂钓赛事,广泛开展冬钓活动,打造“四季游钓之城”。
(3)打造“骑行之城”
以辽河生态文明示范路为依托,与滨海路、红海滩廊道、兴辽路等组成自行车骑行通道,建设中国最美的骑行观光廊道,打造“骑行之城”。
(4)完善运动基础设施
推动辽河口、金帛滩、二界沟渔村、莲花湖等旅游区建设自驾车房车营地。鼓励旅游企业重点发展水上运动、拓展基地、户外露营基地等休闲运动项目。
6、推进工业旅游产品建设
充分利用辽河油田矿区、废弃井场及相关展览展示场所,开发石油工业游主题产品,丰富旅游业态。对关停的小炼油厂、小化工厂等设备设施进行改造,将淘汰的工业项目转化为工业旅游项目。
(三)完善基础设施和配套服务
1、推进交通体系建设
重点解决好最后一公里的交通瓶颈,实现城区到景区的旅游公交网络覆盖。以盘锦北站、盘锦站、高速入口等交通枢纽为依托,以综合交通体系为骨架支撑,以全市旅游景区为终端,构建城市—景区—景点三级集散体系,通过提供一站式的交通、票务、咨询、休闲、购物、住宿等综合服务。
(1)集散体系
①散客、自助游集散:依托汽车站、火车站和公共汽车站枢纽等交通设施,使散客进入盘锦的第一站,即是集散体系初始点。开行由固定发车地点定时发往主要景区的旅游专线车。实现旅行社直通车或旅游出租车上门接送服务。
②自驾、团队集散:在进入盘锦的主要交通路口(高速公路的高升出口、盘锦北出口、盘锦出口、盘锦南出口、辽东湾出口、西安出口、光辉出口和305国道田庄台镇入口、甜水镇入口)设置集散点,对游客进行有效疏导、分流。
(2)咨询体系
在集散中心、游客服务中心、主要景区(景点)、旅行社、宾馆酒店、商业中心、主要车(船)停靠站、金融网点等窗口行业进行全域布点,建设公益性旅游咨询服务设施,提供游览咨询、预订咨询、交通咨询等。
2、推进餐饮设施建设
(1)打造特色街区
在主要游客集聚区(汽车站、火车站及公共汽车站枢纽)、主要景区(红海滩廊道、二界沟渔村、金帛海滩、辽河口)和商务中心区(兴隆台、双台子区、大洼县、辽东湾新区)打造特色餐饮街区,满足散客、自驾和部分团队自由活动需求,拉动夜经济。
(2)建设团队餐饮接待设施
规划建设不少于10家能够同时满足200人规模团队用餐的设施。
①与主要景区结合,建设“餐饮 游览”的服务综合体。
②与旅游购物设施结合,建设“餐饮 购物”的服务综合体。
③与汽车站、火车站及公共汽车站枢纽等旅游集散设施结合,建设“餐饮 集散”的服务综合体。
(3)推广“辽河口渔家菜”
全力推广“辽河口渔家菜”,将其打造成为盘锦特色餐饮品牌,成为新的城市符号。
①与创建“宜居乡村示范村”工作相结合。依托“辽河口渔家菜”食材供应基地,推动每个特色村屯挖掘各自的招牌菜,打造“一村一菜品、一村一风味”的乡村特色餐饮文化。
②与建设农家乐、渔家乐工作相结合。在创建省、市级农家乐、渔家乐工作中,将挖掘和推广“辽河口渔家菜”,作为评定工作的标准,使农家乐、渔家乐经营者主推各自的拿手菜品,推介“辽河口渔家菜”。
③与团队餐接待工作相结合。鼓励团队餐接待企业在固定团餐中加入“辽河口渔家菜”知名菜品,体验盘锦独特的地域餐饮文化,打造“辽河口渔家菜”团队餐品牌。
④引导龙头企业按照区域布局。联合相关部门推出 “辽河口渔家菜”招牌菜和示范店;举办“辽河口渔家菜”研讨会,打造辽河口餐饮文化品牌,形成新的城市符号。
⑤与创建特色街区工作相结合。联合相关县区,推动特色餐饮街区经营企业重点推出“辽河口渔家菜”招牌菜,成为夜间消费和游客参与活动的重要场所。
3、推进住宿设施建设
(1)提高团队住宿设施的增容、增量
建设不少于30家适宜接待团队游客、拥有100张床位以上的住宿设施。旅游团队住宿接待设施与餐饮、娱乐、观光设施相结合,形成接待区,即团队住宿接待区。
①组织低价位团队接待房源。对团队接待进行统购统销,由地接旅行社或外地来盘组织二日游的旅行社申报计划,由主管部门统一调配资源。
②盘活高价位宾馆客房小时使用率。用“简配”和“过夜房”,降低服务成本和价格,应对团队市场的需求。
(2)以“乡村民宿”满足自助或自驾游客
大力发展乡村民宿产业,采用“民宿村 公司 农户”三级运营管理模式,在盘山县、大洼县、辽河口经济区建设民宿示范村,使适宜接待游客的床位数达到1万。
4、推进旅游厕所建设
鼓励各县区、各旅游企业建设符合标准的旅游厕所,到2020年在主要景区、乡村旅游区建成标准旅游厕位3000个(含残疾人厕位)。
5、推进购物设施建设
(1)提高研发能力
提高设计创意能力,将广厦艺术街打造成为旅游商品的研发基地。依托辽河文化产业园,积极引进文化创意团队,摆脱固有的思维模式,大胆引入流行元素,全力推动各类主题活动、国际赛事、重点景区、城市符号的衍生品研发,形成同一个主题下的不同系列产品。
(2)推动特色化、本地化、产业化
充分挖掘本地原材料、地方传统工艺和使用技法,体现地域文化特色。加强苇艺、草编、油雕等规模化生产,以剪纸、蜡染、刺绣、烙画为手段,反映盘锦的景物、风俗、物产等,使旅游商品城市特色鲜明。
(3)推动文化作品转化为旅游商品
充分发挥盘锦中国书法城的优势,借助全国美展、摄影展等平台,将书法、绘画、摄影、篆刻等文化作品通过不同材质、不同形式的转换,打造成为旅游商品和旅游纪念品
(4)推进大型旅游购物中心建设
形成“购物 游览”、“购物 餐饮”、“购物 住宿”等形式的综合型服务体。将旅游购物中心纳入到来盘旅游线路中,使旅游购物中心成为旅游服务中心。
(5)发展“线上购物”
针对盘锦大米、河蟹等地方特产不适合随身携带的特点,引入“020”理念,积极发展“线上服务”。由游客在现场下单,由物流公司或游客所在地的经销商负责配送,延长产业链条。完善各大型旅游购物中心、乡村采摘基地、“认养农业”基地及现有商业体系的“线上服务”功能。
6、推进娱乐设施建设
打造城市“夜间旅游”产品品牌,重点建设特色鲜明、业态集中、区块发展的特色街区,使休闲、娱乐、养生等成为游客消费产品。建设集中歌厅、酒吧、咖啡屋、茶馆、书吧、大排档等业态的一站式娱乐设施。
(四)强化市场营销
高度重视盘锦旅游品牌的推广和提升,采用“互联网 ”的营销模式,将“红海滩”打造成世界品牌,全力“引客入盘”。
1、营销载体现代化
在旅游形象宣传层面上,充分利用微信、微博等新媒体平台,提高城市旅游形象的知名度、美誉度,显示“红滩盘锦”品牌形象。
2、营销方式多元化
在产品推广方式层面上,采取多元化的方式,全方位、全角度进行营销。持续做好“盘锦红海滩号”动车冠名,在央视等主流媒体开展旅游形象宣传,利用首都机场、北京火车站等窗口扩大红海滩知名度。加入大东北旅游区域联盟,营销“红海滩 ”旅游产品。
3、营销活动系列化
在活动组织层面上,采取“旅游 文化 体育 农业”的模式,持续开展红海滩国际马拉松、红海滩自行车骑行、全国性美术书法展、垂钓大赛和水上运动赛事等活动,通过重点活动国际化、特色活动多样化、主题活动季节化的方式,延续宣传主题,突出“红海滩 ”品牌形象。
4、营销市场国际化
在游客市场结构上,采取双轮驱动,积极“走出去”,逐步拓展海外游客市场,全力引进旅游专列、旅游包机和游轮。
(五)加强智慧旅游建设
紧紧抓住现代信息技术发展机遇,紧密结合智慧城市建设,构建国际化的旅游信息平台,大力推进智慧旅游。十三五期间,建设智慧景区、智慧酒店、智慧旅行社、智慧旅游乡村,实现旅游接待服务设施的智慧化管理。
1、推进智慧景区建设
优化旅游景区的接待环境,提升旅游景区智能服务质量,重点实施景区安全保障智能监控工程,景区电子门票、门禁工程,景区流量实时统计、上报、发布工程,景区应急管理及紧急救援工程,景区门户网站工程,景区多媒体展示及网络虚拟旅游工程,景区自助导游工程等。
2、推进智慧饭店建设
推动“互联网 ”技术在旅游饭店的应用,重点实施饭店网络及通信基础工程,饭店客房自助信息及电子商务终端工程,投诉、满意度调查及游客互动系统工程,监控安防系统工程,饭店多媒体自助服务终端工程等。
3、推进智慧旅行社建设
重点实施旅行社团队(游客)管理和旅游电子合同工程,旅行社及导游领队服务管理系统工程,旅行社服务质量跟踪及游客互动工程,旅行社电子行程单管理工程等。
4、推进智慧旅游乡村建设
推动和逐步完善旅游乡村信息化、智能化发展,引导旅游乡村旅游环境与公共服务的建设,促进旅游乡村电子商务建设和推广,实施旅游乡村基础网络工程等。
(六)旅游投融资机制创新
1、引入社会资本
贯彻落实有关国家政策精神,积极推进盘锦市旅游产业市场化进程,推广通过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ppp)模式引入社会资本,促进政府职能转变,激发市场活力,弥补政府财政投入不足,盘活存量资产,合理分担风险,加强旅游资源开发力度。
2、拓宽融资渠道
充分发挥旅游目的地开发现金流稳定、未来收益高的特点,积极对接资本市场,探索与金融机构合作开展股权融资、债券融资和资产证劵化等市场化融资模式,以财政资金为引导,利用产业发展基金,形成多主体参与、多元融资、市场化运作的新格局。
3、推动资本上市
结合国家有关融资平台转型的政策,依托改制平台公司,整合现有国有旅游资源,成立国有控股的旅游投资开发公司,作为市场化主体积极参与盘锦市旅游资源和旅游产业的融资、建设与运营,争取在“十三五”期间上市融资。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统筹产业发展
强化政府的组织引导,狠抓队伍建设,统筹住建、水利、农业、海洋渔业、林业、文化、教育、卫生、体育、海事等部门,打破部门之间的壁垒,推动资源整合、产业融合,构建大旅游格局。
宣传、经贸、台办等部门深化“红滩盘锦”品牌营销;发改、财政、国土、环保、金融等部门优化旅游投资和经营环境;公安、卫生、工商、安监、质监、食药监、物价等部门构建旅游联合执法监管机制,优化旅游消费环境。
(二)推进“城旅联动”带动产业融合
充分发挥盘锦市向海发展战略与旅游资源分布南重北轻的空间格局的高度耦合,重视“多规合一”的发展趋势,促进旅游规划与城市规划、土地规划、社会经济发展规划的衔接,推进旅游基础设施与当地居民的共建共享,加快城乡建设与旅游开发的联动,落实全域旅游化,充分激发旅游产业的关联性和带动性,延伸产业链,促进就业,让广大群众享受到旅游产业开发带来的实惠。
(三)完善旅游市场环境建设
不断完善管理体制,维护市场秩序,建立优良的投资环境,健全完善旅游质量管理体系,加强旅游行政主管部门对旅游经济运行的依法行政和市场监控监管力度,建立健全旅游执法机构,加强市、区、县、重点旅游景区执法队伍建设,提升旅游服务水平,促进旅游产业的健康发展。
建立旅游行业网络管理平台,加强旅游电子政务建设,建立舆情监测情报系统和突发事件应急系统,推动管理信息化,凭借信息技术实现旅游业的适时、动态和精确管理。
加强旅游诚信体系建设,加强全市旅游企业诚信评价体系建设,引导旅游企业自觉开展诚信经营活动,建立诚信旅游考评监督机制。加大对黑车、黑导查处力度,对违规违纪、服务质量低劣、环境秩序差的旅游企业予以曝光。
(四)促进旅游人才队伍建设
加快构建行业管理、企业经营、专业服务三个层面相配套的旅游人才体系,建立多元化人才培训和使用机制,提高一线旅游从业人员待遇,以事业、环境和待遇吸引人才、留住人才。重点强化导游队伍培训力度,培养建设一支素质优、能力强、形象好、体现盘锦新形象的导游队伍。加快培养和引进中高级旅游管理人才和实用技能型人才,落实旅游策划、旅游营销、旅游咨询、资本运作、旅游会展、旅游商务、小语种导游(韩语、俄语等)、高级导游等各种旅游专业人才的引进政策和措施。
五、规划实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
成立“十三五”旅游产业发展规划实施工作领导小组,由主管副市长任组长,相关单位主要负责同志为成员,负责“十三五”旅游产业规划的统筹协调和推进实施。各相关单位将各项重点工作逐年分解,形成工作方案。领导小组定期调度工作进展情况,及时解决推进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二)组织规划实施
围绕“十三五”期间的重点工作,将全力推动规划落地,组织实施。
1、实施特色旅游行动计划
全力推进“红马”基础设施建设,推动辽东新区、辽河口经济区重点旅游项目建设,打造一批民宿度假村,开展冬季旅游主题活动。
2、夯实旅游接待服务基础
补齐住宿、餐饮、购物、娱乐等环节的短板,健全和完善“红海滩 ”旅游产品体系,形成较完备的旅游产业链条。
3、实施营销推广工程
将红海滩打造成为世界级旅游品牌,构建国际化的旅游信息综合平台,丰富宣传手段,提高“红马”、“冰钓”、“稻草艺术节”等特色活动的影响力。
4、组织开展四季主题活动
全季节开展旅游主题活动,将活动贯穿全年,破解冬季旅游瓶颈,以主题活动撬动旅游市场,积极“引客入盘”,形成“淡季不淡,四季不断”的新局面。
5、开展旅游行业优质服务行动计划
全力推进旅游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提升全产业服务水平,打造优质服务明星企业。强化从业人员培训,提高导游队伍素质。全面推动旅游产业标准化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