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盘锦市文化旅游和广播电视局
|
当前位置: j9九游会老哥俱乐部-ag8九游会j9登录入口 >动态信息 >动态要闻

针线做画笔 巧手绘芳华-j9九游会老哥俱乐部




张立新(爱新觉罗文芳),满族,祖籍吉林省东丰县。

满族服饰制作与刺绣非遗传承人。

中国刺绣协会理事、中国工艺美术学会会员、中国工艺美术学会民间工艺美术专业委会会员、中国北方少数民族文化研究基地满族文化艺术成果推展中心副主任、东北大学满族学院研究员、东北大学满族学院研究员、抚顺师专客座教授、大连理工客座教授、通化师范学院客座教授。

80年代为国内某博物馆绣制末代皇帝溥仪的龙袍。

1999年开设滢滢特色织绣绣坊,从事满族刺绣的传习与销售,至今培养学员3000余人。

2003年-2008年为日本某机构绣制龙袍63件,全部进博物馆并出书注册。

2010年-2012年,为台湾故宫复制刺绣文物“天宫祝寿图”。

2014年-2015年,为盛京满族民俗博物馆绣制21件满族服饰和八旗军旗。

2015年-2016年,为后金老城博物馆,绣制流韵旗服56件。

2012年至今,在通化师范学院从事满族枕头顶刺绣的教学传承工作,已有800余名大学生完成该学业。

2017年至今,担任长白山满族枕头顶和满族服饰刺绣传习所带头人和传承教师。

在今年五月举行的第十六届中国人口文化奖民间艺术品和宣传品类评选活动中,由张立新老师和徒弟郭桂艳制作的满族服饰获得了民间艺术品类优秀奖。

“看到传承人的进步,我很高兴。”郭桂艳是张立新的非遗项目——满族服饰制作和刺绣的第五代传承人,说起这个获奖作品,张立新说,虽然徒弟的技艺略显生涩,还有待提高,但她认学,看到她的成长和进步,让人十分欣慰。

张立新是满族人,原名爱新觉罗文芳,当年上学时赶上那个特殊的年代才改的名字。因为祖上就从事本民族服饰制作,母亲也擅长针线,从小就耳濡目染,加上发自内心的喜欢和骨子里自带的心灵手巧的天赋,让张立新后来从事满族传统服饰制作和传承,似乎成了一种宿命。

“满族服饰源于生活,是过去满族人民生活的一部分,这么多年也从来没离开过生活,只不过随着历史的发展,有了某种形式的变化,将来也一定会还原于生活。”在张立新的工作室里,精心收藏着她近些年来制作的满族服饰作品,每拿出一件,精美绝伦的工艺都让人眼前一亮。一件梅花纹旗袍的镶边,是张立新用满族刺绣手法,按照家族传下来的绣花图样绣制的,她说,这件旗袍她会永久收藏,因为光一个镶边的绣花工艺就要绣上好长时间,价值没法估量。

满族服饰在面料上有很多讲究,多年来,张立新每到一地,都特别留心当地的布料市场,目前她珍藏的很多布料精品都是她一点一点在全国各地淘来的。

去年10月,在满族的第一国都兴京——赫图阿拉城,张立新为儿子和儿媳举办了一场盛大的民族婚礼,为此她给儿子儿媳一人做了六套礼服,婚礼上,亲友团的服饰也全是她亲手制作的,一场婚礼不但还原了满族传统婚礼的风俗礼仪,更是一场满族华丽服饰的集中展示,给一对新人留下了永生难忘的美好记忆同时,也吸引了众多现场游客的围观,看到那么多精美华服,不少人大呼“长见识”。

“衣食住行是人最基本的需求,衣排在第一位,足见重要性,因为实用,清朝之后任何一个时期的服装潮流也没有把满族服饰丢掉,只是存在的形式不同而已。”张立新说,满族服饰从老百姓的日常穿着到宫廷华服,样式都没有变化,唯一变化的是用料和工艺,走进宫廷,工艺加强了,就是身份的象征,回归到生活当中,就是人们生活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在这一点上极具民族特色。

“满族的民族服饰非常贴近于生活,只要和生活贴近就有市场,有市场就一定会延续下去,只要能延续下去,传承就有了意义。”在张立新理解,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最大的特点是不脱离民族特殊的生活生产方式,是民族个性、民族审美习惯的“活”的显现。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过程来说,技艺的传承离不开人,她开设绣坊、收徒弟和在多所高校担任客座教授的目的和意义就在于此。

提起徒弟,张立新说,郭桂艳是她非遗项目目前唯一指定的传承人,因为郭桂艳勤奋好学,所以她对这个徒弟十分喜爱,在教授过程中,自然是知无不言。

而在郭桂艳眼里,张立新是位不折不扣的严师。“活做不好真骂,时间久了,就知道老师严格要求的好处了。”郭桂艳说,能遇到恩师是她的幸运,师父技艺精湛高超,做事有条不紊、认真执着、雷厉风行,工作起来更是心无旁骛、废寝忘食,常常为了赶工几天几宿不睡觉……这些都是她要用一辈子去学习和传承的。严师出高徒,在张立新的引导下,郭桂艳的满族刺绣作品《九鲤图》在2018年5月荣获辽宁省工艺美术文化产业博览会“工匠部落”杯铜奖。



上一篇: 防范汛期出游风险 “安全”二字常记于心
下一篇: 团市委招募623名“半马”志愿者
网站地图